变着法儿地打听学生家庭情况,偷摸对家长进行背调,旁敲侧击摸清家长经济实力,好方便老师今后“因材施教”,这样的学校确实存在,家长屡屡吐槽却又无可奈何。
这些都还只是稍微算收敛的“偷偷行动”,不明说,只是悄儿摸记下来,成为一种部分群体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不过这些跟直接白纸黑字将学生粗暴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学校相比还是弱了点儿。
山西忻州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的一张《学生情况统计表》就引发了网络热议。
学校竟如此分类摸底,校方的回应更为离谱
11月2日,网上流传出一份《原平市第一小学11类学生情况统计》表格,发布日期为10月27日。
原来是学校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然后将学生划分为11类,分别是:女学生、家庭离异单亲学生、辍学学生、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学习不好成绩差的学生、外地来的或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谈恋爱的学生、家长有信教的学生。
这表格整页写的都是“歧视”二字,区别对待学生显然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
舆论发酵后,学校工作人员面对外界质疑,迅速甩锅回应,称是部分班主任没有正确领会会议精神,该做法欠妥,环亚ag平台首选AG发财网,已对其批评警告。还表示已经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
不打自招,说明这份表格完全不是空穴来风。
校方的回应显然太模棱两可,难以服众,有网友指出明明是“全校统一收集的信息表”,为何出了事儿就“甩锅”给班主任?
如果真是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会议内容能让教书育人的老师都难以理解,还错得这么离谱。老师领会错了,难道传达精神的人就没错了?
当地教育局回应来了
据观察者网报道,最先爆料此事的是忻州当地的几家自媒体,信息来源都标注的是“忻州随手拍”??忻州市融媒体服务中心旗下核心网站,是忻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问政平台。
一位市民在“忻州随手拍”上发帖提出质问,“原平市第一小学为什么调查在校学生家庭状况居然出现这样的字样,这明显的等级划分,带有歧视性的,对若干心灵脆弱学生势必会造成伤害,引起社会大众的普遍反感,望有关部门及时制止。”
原平市教育科技局回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省、市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会议精神,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等需要重点关爱学生的关心帮助。原平一小安排了对重点学生的摸排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三年级2班班主任对此项工作理解不到位、方法不恰当,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2日下午再在“忻州随手拍”APP上查询发现,相关帖子及原平市教科局的回应均未出现,原平教科局的最新动态变成了10月27日回应学生减负的话题。
小学分类统计家长背景:多人被处分
@时间视频报道,山西原平市教育科技局2日通报,10月27日,原平一小三年级2班班主任将不恰当调查表格发到班级群,引发关注。原平市教科局发现问题后责成学校纠正错误做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
对原平一小校长诫勉谈话,对原平一小分管副校长警告处分,取消三年级教研组长和三年级2班班主任当年评优评模资格,当年不得晋升职称。
(图源:原平市第一小学官网)
将学生根据各个类别划分的做法并非首次。
之前就有家长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背调了,也举例了很多证明。
有的学校给家长发一份纸质材料,要求家长填写自家代步车的车标;
还有的要求填写小区所在地;
有些地方幼儿园甚至从孩子入园第一天,就灵魂拷问家长“你能为我园教育带来何种资源?”……
也有委婉一些的,如要求学生在试卷里画出自己家的车标,或是给孩子留作业,要求晒出一家人在自家房子门前的合影等……
一些学校将这种调查当成是“传统”,甚至在孩子入学前就已经摸透底。很多人没在明面儿上表现出阶级观念,但早在心里将学生和家长上下打量了十八遍,再打上“三六九等”的标签,骨子里仍是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还以这种潜规则为荣。
一份《原平市第一小学11类学生情况统计》表格,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部分资料来源:观察者网、时间视频、澎湃新闻、公开资料等
相关的主题文章: